开玩笑。
全市中考状元,并且并列整个课改区多个市县的状元。
要是全省统一划分,说不定都有机会拿到省状元。
这些天,黄塘中学为了宣传他这个宝贝疙瘩,镇上各大路口都拉上了横幅,在学校,苏亦已经是一个传奇了。
有他的演讲,学弟学妹们怎么可能不兴奋。
苏亦的演讲本来不想标新立异的,奈何,他想讲的东西,基本上都被何静娴他们仨讲的差不多了。
他再重复学习方法,意义不大。
于是,他学着黎新叶的方法,从历史的角度去切入。
讲他们宁江市的历史,讲黄塘镇的历史,讲他们黄塘中学的历史。
任何一个东西,沦落到追溯历史的时候,基本上也意味着他的落寞了。
但没法子,想要激起大家的自豪感,只能讲这玩意。
宁江的历史很久远,久远到《吕氏春秋》都有记载。
甚至可以号称全省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浓厚的城市。
这么听起来,就非常有逼格。
接着再说到黄塘镇,在五十年代之前,这里就曾经是县府,追溯历史的话现在的宁江市区就是一个偏远山区,根本就无法跟黄塘镇比,甚至黄塘中学比宁江一中建校历史都要悠久,牛逼的校友多不胜数。
这一通瞎侃,把同学们忽悠地一愣一愣的。
没法子,现在落寞了。
只能吹嘘历史。
还别说,大家都吃这一套。
实际上,名人演讲也喜欢要这一套,到哪个地方就先吹嘘哪个地方牛逼。
一通鸡血打下去,说不定明年中考就多一个省重点呢。
当然,苏亦也不光吹嘘历史。
这玩意太久远了。
还是需要说一点实在的东西。
因此,他开始吹嘘个人。
咋吹?
光吹嘘自己有多牛逼,同学们虽然惊叹但没有代入感,作用不大。
因此,要有反差。
他先从自己的故事说起来。
“我以前在黄塘一小读书,大家都知道吧?”
当然知道。
在场就有不少黄塘一小的学生,就算不是黄塘一小的学生,也都差不多知道他的故事。
“但是你们不知道的是,我是五年级才到的一小读书,也就读了两年,五年之前,我都在我们村子,每天很苦,中午下午都要放牛,放牛回家还要做饭,然后才能去学校晚自习,每天都忙个不停,早餐吃的就是猪油拌饭,这个猪油拌饭,是真的只有猪油,其他的啥都没有,偶尔能够加一个鸡蛋,都跟过年一样。”
“因此,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,逃离农村,能到一小读书的时候,我做梦都在笑,当然,在一小读书的时候也很累,因为一到农忙,我要跑回去帮忙干活,这个跑也是真的跑,生怕踩坏鞋子都是赤脚跑的,一跑就是好几年,因此,我脚茧子非常厚,厚到啥程度?厚到中午跑到咱们学校篮球场打篮球都没啥感觉了。”
“咱们学校的篮球场,学弟学妹们都去打篮球吧?每天中午被太阳暴晒以后,把鸡蛋扔下去都可以煎熟,我都扛得住。因此,每一次跟3班,也就是你们吴晋南学长他们班PK篮球的时候,我都是赤脚上阵的,然后被他们的361°踩着都没有感觉了。”
轰!
台下一阵哄笑。
等大家笑完以后,苏亦接着说,“我也不是卖惨,因为是真的惨。”
大家又笑了。
笑中带泪。
相比较之下,吴晋南舍弃掉自己喜爱的篮球运动,又算得上什么。
他只是暂时放弃没有打篮球,而苏亦学长每一次上场,都充满辛酸。
学长太不容易了。
“我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,贫苦是与生俱来的,大家都一样,我们无法改变,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咱们自己,因此,我们尽量少去埋怨自己的家庭,也尽量不要自卑。”
“小学的时候干农活太累了,经常偷偷一个人哭,然后一遍哭一遍写作业,你们李超贤学长说他背诵了一整本范文。其实,我也背,不过我小学的时候,是在牛背上背的,真的,不骗你们。”
大家又笑了。
然后笑着笑着,就有女生抹眼泪了。
他们苏亦学长的童年时代过着如此苦难的生活,是她们难以想象的。
同样,台下一些家里条件跟苏亦差不多的学生,也忍不住自我带入,然后也开始抹泪。
前者是心疼学长,后者是心疼自己。
但大部分都会被苏亦的故事被触动。
“大家都知道王冕放牛的故事吧?差不多就是我翻版了,不过我比较幸运,不用弃学去放牛,而是一边上学一边去放牛,不止小学放牛,直到初中寒暑假回家,我一直还需要放牛,这个时候,在牛背上从语文课本换成了英语课本了。我几乎把咱们初中全部英语课文里面原文全部都背诵下来了。”
这个时候,充当主持人一班班主任陈济源适时说道,“你们苏亦学长,几乎每一次考上英语都满分,这个满分不是等级分,而是卷面分满分。”
“哇……”
有人在下面感慨。
天才啊!
家里如此贫苦,每天如此忙碌,还考取那么好的成绩,这不是天才是什么。
相比较之下,李超贤能够背诵一本作文范文书,就太过于小儿科了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一比较之下,李超贤都有些后悔自己拿这事来炫耀了。
苏亦笑道,“我不是天才,相反,我笨得很好,比同龄人学说话慢学走路慢,甚至小时候还经常流着两条鼻涕,因此,从小到底都没有女孩子喜欢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